原創 白雪 中國發展改革 收錄于合集 #節能降碳,你我同行——2023全國節能宣傳周觀察 6個
2002年,何德來夫妻二人開始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哈日木格臺嘎查的沙漠里種植梭梭。他們頂著太陽、踩著月亮,用手挖、用肩扛、用瓢舀,20多年的人生歲月書畫了3000畝綠色,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力量。
為推動綠色出行,推動區域慢行交通系統的整體提升,北京市開展了自行車專用路“東拓、西延、南展”三個方向地面延伸工程,未來將形成串聯昌平、海淀、西城的慢行系統。自行車專用路成為“上班族”安全、便捷、綠色、健康的出行新選擇。
綠色生活方式不僅是一種時尚,更應成為常態。近年來,全社會都積極參與到綠色低碳生活中來,通過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在推廣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取得創新成就,同時也在不斷探尋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道路。
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第五日的活動主題為“綠色低碳生活宣傳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會營造節能降碳的濃厚氛圍,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的積極努力。
每日工作結束,電腦關機了嗎?起身離開的時候,辦公室的燈是否還亮著?夏日炎炎,辦公室中的空調設置為幾度呢?
廣泛使用節能設施設備、全力打造綠色食堂、推動無紙化辦公、倡導會議自帶水杯、嚴格執行空調運行規定、鼓勵低碳出行……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以理念節能為先導、管理節能為根本、技術節能為支撐,大力推行綠色辦公、節能改造、垃圾分類等工作,充分發揮了黨政機關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建設節約型機關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度人均能源消耗、人均水耗同比分別下降7.14%、11.02%,節能效益凸顯。
建設節約型機關,讓節約滲透到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養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
四川省成都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綠色低碳為理念,以管理節能、技術節能、行為節能為導向,力推節約型機關建設。近年來成都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通過健全節能管理體系、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加強節能宣傳教育、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措施完成節約型機關創建目標。2021年全市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人均水耗分別下降1%、2%、2.3%。
這是全國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創建的縮影。2020年,國管局、中直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方案》,在全國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組織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中央國家機關帶頭,各地各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米6體育控成本、提效能,把過緊日子作為一種習慣和常態,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落地落實。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在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中成效明顯,將“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要求落實到機關事務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帶動各級黨政機關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上作表率,在節能節水、反食品浪費、生活垃圾分類、塑料污染治理等方面充分體現黨政機關的模范帶頭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國70%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總計12.7萬家),其中3800余家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及垂直管理、派出機構達到節約型機關創建要求。米6體育
社區是一個城市的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作為城市社會最基礎的單元和細胞,社區最貼近民生,也直接影響民生。創建綠色社區,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讓生活環境綠起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
綠色社區的創建不是一時之功,如何形成長效機制,培育綠色低碳的社區文化,是社區應該更多考慮的問題。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6部門聯合印發《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就對如何創建綠色社區提出了明確要求,綠色社區創建行動以廣大城市社區為創建對象,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
垃圾分類一直以來都是社區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北京市順義區江山賦社區積極打造廚余堆肥項目,廚余堆肥讓居民切實看到廚余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每一位居民都被告知分出來的廚余在三個月后可以回饋一份沃土“黑黃金”。正是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增強了居民做好垃圾分類的動力。
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福兆社區是全鎮第一家對垃圾箱房引入磁感應噴淋消毒除臭系統的社區,實現了對垃圾箱房的高效除味和除菌消毒。與此同時,該社區在垃圾分類點加裝24小時智能視頻監控,對居民投放不分類等問題開展實時管理。
綠色社區的創建不只有垃圾分類,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培育綠色社區文化、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等也都隨著綠色社區創建熱潮的掀起而同時推進,并取得顯著成效。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國63%的城市社區參與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并達到創建要求,綠色社區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全過程,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動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工作高質量發展。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機制建立健全,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社區環境更加整潔、舒適、安全。
走進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取得運行標識的綠色航站樓——廣州白云機場二號航站樓,能夠看到“前列式+指廊式”航站樓構型設計,米6體育該設計不僅大幅提高了航班靠橋率,同時顯著降低了機場擺渡能源消耗。來到辦票大廳和安檢大廳,上空屋面分別設置22個帶形采光天窗,采光系數平均值分別達到3.92%和2.56%,保證了大進深高空間采光的均勻性。同時該航站樓采用的“大屋檐+可調百葉綜合遮陽”和“大屋檐+張拉膜綜合遮陽”,實現了夏季外遮陽系數為0.29,冬季外遮陽系數大于0.54,保證了西向空間的熱舒適度并節能14%。值得一提的是,白云機場二號航站樓在機場航站樓的屋面上設置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光伏系統裝機總容量2.2兆瓦,包含8090塊多晶硅光伏板,其轉化率能達到16.51%,系統總效率80%。
一棟棟與白云機場二號航站樓類似的綠色建筑在我國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氣候變化、資源日益減少以及公眾對于可持續生活的渴望,都使綠色建筑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在助力節能降碳的同時,也提升了公眾的生活品質。
據介紹,2022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面積中綠色建筑占比超過90%,全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過85億平方米,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達到2.5萬個。節能建筑面積超過277億平方米,占比達到63.17%,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累計1390萬平方米。全國共有123家機構獲得綠色建材認證資格,3846個建材產品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
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實“雙碳”目標,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未來綠色建筑發展,全國多地也都因地制宜提出了具體規劃。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王潤曉表示,山東省將推動綠色建筑地方立法,組織創建綠色城市試點。編制發布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等,進一步完善地方標準體系。穩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修訂公共建筑節能標準,將能效水平再提升20%。加快超低能耗建筑規?;l展、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建設,開展低碳、零碳建筑(社區)建設試點,貫徹落實綠色建材推廣應用三年行動方案,推動政府投資工程率先采用綠色建材。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通知》,要求嚴格執行綠色建筑建設標準,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嚴格執行勘察設計質量管理制度。(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 白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